巢湖学院电子工程学院“青铜铸诗韵,蝶变正当时”实践团赴铜陵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巢湖 更新于:2025-08-14 12:10
  • 南来北往的么

    7月4日,巢湖学院“青铜铸诗韵,蝶变正当时”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周馨怡的带领下,奔赴享有“中国古铜都”美誉的铜陵市,开展以探索青铜文化根脉、解码古铜都魅力为主线的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旨在让青年学子近距离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厚植文化自信,激励他们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回溯历史印记,感悟红色精神

    铜陵青铜文化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当实践团踏入铜陵市档案馆,看到馆内“江南解放第一城”的展区时,都被眼前的场景深深打动。在解说员穆老师的带领下,一篇篇承载记忆的文献、一段段珍贵的历史影像映入眼帘。1949年4月,铜陵凭借其优越地理位置,成为渡江战役解放江南的首站,光荣载入共和国史册。解放后,1953年5月,新中国的第一桶铜水、第一块铜锭、第一支铜业股票在铜陵市铜官山诞生。青铜古韵与红色基因交相辉映,作为“江南解放第一城”,渡江战役的烽火在这里铸就不朽功勋;新中国第一桶铜水的淬炼,更让红色血脉融入工业脊梁。

    为实践团参观铜陵市档案馆“江南解放第一城”展馆

    探寻青铜文脉,谱写时代新章

    随后,实践团前往铜官山参观壹号矿洞遗址和矿工居民遗址。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矿洞内能够看到裸露的矿岩中夹杂着青绿色的铜锈痕迹,仿佛在无声诉说着这里千年的采矿冶铜历史。讲解员指着一处处古矿坑遗迹介绍道,早在商周时期,先民们就已在此开采铜矿,遗址中留存的木质支护结构、青铜采矿工具,见证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坚韧。登上山腰的观景台,俯瞰整座铜官山,只见现代化的铜矿开采区与古矿遗址相映成趣。实践团还参观了山脚下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铜陵矿工居民遗址,鲜活的城市记忆、生动的人物事迹展现了“开拓进取、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矿工精神,实践团的同学们在此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而如今的铜官山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紧跟时代节奏,已经成为融合遗址保护、文化创意、特色经营等为一体的文化创意园区,时代新篇章正在徐徐展开。

    为实践团观看铜陵矿工居民区历史记录影像

    为铜官山1978文创园展示的运矿电车头

    淬炼产业新态,创新驱动新能

    铜陵铜产业在一代代铜工业人的探索中,秉持新发展理念,以青铜文化为根脉淬炼铜产业新质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熔铸古铜都发展新动能,逐渐走向资源枯竭城市高质量转型道路。实践团来到铜陵铜官府文化创意股份公司参观调研,铜官府主营大型铜雕塑、铜建筑装饰和文创产品。实践团的学生们在铜官府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近距离观摩青铜器的锻造过程。从泥塑制模、蜡型制作,再到精密铸造、打磨抛光,每一道工序都让同学们惊叹于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随后,师生们参观了青铜器制品展览厅,精美的青铜鼎、造型别致的青铜花瓶、栩栩如生的青铜雕塑,展现出铜陵青铜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参观的过程中,实践团也对当地铜制品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

    为铜陵铜官府文化创意股份公司潘老师为实践团讲解铜工艺

    为实践团成员在铜陵铜官府文化创意股份公司红色文化雕像展览区合影

    “原来历史悠久的青铜器已经变成融入生活的艺术品”一位同学感慨道。从青铜礼器到工业铜材,变的是技术形态,不变的是刻在铜陵人骨子里的开拓锐气、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逐渐明白了传承文化从不是复刻过去,而是带着先民的智慧,在新时代的矿脉上,开凿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文明新矿。

    (费可欣 张振阳 洪佳运 夏慧敏)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