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巢湖志,半部中国史,巢湖市的历史传承与今日风貌

巢湖 更新于:2025-07-22 04:19
  • 七颜991023
    一部巢湖志,半部中国史

    今天咱唠唠巢湖市,老话说“一部巢湖志,半部中国史”,这话一点不夸张,巢湖的历史,那可真是和咱中国历史紧紧绑在一起,从古至今,桩桩件件,都透着厚重的文化味儿。

    先从老祖宗有巢氏说起:那时候古代人可苦啦,住在山洞里,风吹雨打不说,还老是被野兽欺负。
    咱巢湖这儿出了个有巢氏,这人聪明得很,看着鸟儿在树上搭窝,就琢磨着教大伙用树枝、藤条在树上搭房子,这就是“构木为巢”。
    从那以后,人类算是有了安稳的家,文明也迈出了关键一步。
    现在巢湖周边还有不少和有巢氏有关的传说和遗迹,就像在提醒着后人,这儿可是人类居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到了大禹那时候,治水可是头等大事。大禹为了治水,那是到处跑,其中就到了巢湖。在巢湖边上,他还碰上了自己的缘分,娶了涂山氏的姑娘偃攸。
    据说大禹治水忙得很,三过家门而不入,涂山氏就天天在岸边盼着丈夫回来。这爱情故事和治水大业一结合,让巢湖和华夏民族的起源紧紧连在了一起,巢湖也见证了咱们民族坚韧不拔、为公忘私的精神。

    上古时期,还有个“许由洗耳”的故事:尧帝觉得许由这人有德行又有才能,就想把天下让给他。许由可不愿意,他觉得自己追求的是自由自在,不想被世俗权力束缚,就跑到巢湖边上,用湖水洗耳朵,意思是不想听这些“污言秽语”。旁边放牛的巢父,听说了这事,赶紧把牛牵到上游去,生怕洗过耳朵的水脏了牛嘴。
    就这么个小故事,体现出古人对高洁品行的追求,也给巢湖添了几分文化底蕴。

    夏朝末年,巢湖又成了历史的见证者。夏桀残暴无道,被商汤打败后,就被流放到了巢湖市夏阁镇,最后死在巢湖市的放王岗上。
    曾经高高在上的帝王,最后在这儿落幕,这也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新的时代即将开启,巢湖就像一个沉默的旁观者,看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春秋时期,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路过巢湖的时候,碰上大雨,书都被淋湿了。孔子就把书摊开在岸边晾晒,这虽然是个小小的举动,却象征着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从那以后,巢湖周边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人们也更加重视知识和教育。

    三国时期,巢湖人周瑜在巢湖操练水师:这巢湖的湖面宽阔,水又深,简直是天然的练兵场。周瑜带着他的水师,在这儿日夜训练,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水上作战本领。
    后来赤壁之战,周瑜能大败曹军,说不定就有在巢湖练兵的功劳。
    站在巢湖边,仿佛还能看到当年战船如林、战旗飘扬的场景。

    楚汉相争的时候,项羽败退经过巢湖的楚歌岭。当时刘邦的军队唱起楚地的歌谣,让项羽的士兵以为楚地已失,军心大乱,这就是“四面楚歌”的典故。而楚歌岭也因为这段历史,被人们记住。小小的一座岭,承载的却是楚汉相争的关键转折点,巢湖的每一寸土地,似乎都在讲述着历史的波澜壮阔。

    元朝末期,巢湖中心寂静的姥山岛却热闹起来了,朱元璋的水兵们在这儿日夜操练,喊杀声震天,最后直捣金陵(南京)建立了明朝。

    到了清朝,中国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巢湖的儿女们挺身而出,在黄海大战中,就有不少巢湖人如丁汝昌等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捍卫着国家的尊严。

    抗日战争中,巢湖戴安澜将军率领部队浴血奋战,立下赫赫战功,最后壮烈牺牲,他的事迹激励着无数巢湖人,也激励着全中国人民。
    孙立人将军也是巢湖人,被誉为“丛林之狐”“东方的隆美尔”,他在滇缅战场上,他指挥有方,多次打败日军,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

    还有张志中、李克农、冯玉祥,他们在不同的领域,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冯玉祥一生爱国,积极参与抗日;张志中为和平奔走,为了实现国共合作、推动和平建国,付出了很多努力;李克农则在隐蔽战线上,为保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默默奉献,立下了不为人知的功劳。他们都是巢湖的骄傲,也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

    从有巢氏构木为巢,到近代英雄们的抗争,巢湖就像一部生动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
    它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起源,经历了朝代的更迭,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也迎来了和平的曙光。

    说“一部巢湖志,半部中国史”,真的是恰如其分,这巢湖的每一滴水,都像是历史的眼泪和汗水,汇聚成了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 。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