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海99130751
#合肥三河古镇风光#
游览了合肥美景,第二天我们还来到了三河古镇,之所以选择三河,是因为这个古镇很特别。在合肥南,有到三河古镇的旅游大巴线。
三河古镇,位于江淮大地、巢湖之滨、省会合肥西南,距今有2500多年历史,
因环镇而抱的丰乐河、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贯其间而得名,具有“外环两岸、中峙三洲”的独特地貌。公元前537年吴楚相争“鹊岸之战”、晚清时期“三河大捷”均发生于此。
受吴、楚文化交融影响,加之徽商的兴盛,使三河古镇成为钟灵毓秀、人文荟萃之地。晚清名臣李鸿章、刘秉璋、张树声等淮军名将,都曾在这里置有实业和房产;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爱国侨领董寅初、新四军将领孙仲德、淮军名将刘秉璋、潘鼎新等众多名垂青史的风云人物,都在三河留下了成长的足迹。一批批风云人物的诞生,给三河古镇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今日天气不好,有点毛毛雨,我们到古镇才9:00钟,很多店铺还未开张,人不是很多,显得冷清,漫步走在古老的街上,格外肃静,给古镇增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镇内五里长街,古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青石路光滑圆润,见证着三河古镇历经的风雨岁月。古镇内保存有古西街、古南街、古东街等晚清徽派建筑群;挂满红灯笼的木质廊桥,满满的喜庆,更有刘同兴隆庄、一人巷、三县桥、古城墙等历史遗迹。
主要景点:
一、刘同兴隆庄,又称“刘记布庄”、“刘记米铺”,“刘”是主人的姓氏,商号取名“同兴隆”,当年由刘锦堂和刘锦臣兄弟二人共同经营,寓意生意共同兴隆。刘同兴隆庄建筑采用典型的微派建筑风格,“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中国传统建筑之美与传承百年的商业文化在这里兼容并蓄,让今日的“刘同兴隆庄”成为三河古镇最具体验价值的特色场馆。
二、仙姑楼:因一个美丽的传说,使得原为三河百年老字号糕点厂“中和祥”的家庙,成为公拜的庙,其影响力一直很大。至今,附近的善男信女,在每年的“初一、十五”都会来此祭拜,络绎不绝,香火一直旺盛。庙内的砖雕,木雕,石雕历经百年风雨洗礼,尤其是1936年刻立的“婆心济世”石碑和砖雕“求作德心”牌匾,完好留存至今。
(1)求作德心:也可以读作兴德作求。四个大字,分别由四块砖烧制而成 ,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为砖雕。这是李鸿章的大管家金维汉老先生墨宝,其意为:“人这一生,想有所大为,必须有良好的品德为基础”。通俗意思为“先做人再做事”。
三、三县桥:又称石头大桥,桥身高大而雄伟,为三孔石桥,主桥长38米,宽7米,横跨小南河已近百年。全桥没有一根钢筋,没有一滴水泥,但坚固异常,堪称一奇。传为宋代包和尚用尽毕生化缘所得修建而成。古桥衔接肥西县、舒城县、庐江县三县,故名三县桥。古桥与桥头徽派建筑融为一体,景色蔚为壮观。
四、望月阁:“重屋为楼、四敞为阁”,望月阁(又名国粹楼),是三河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楼高37米,分为7层。登高远眺,古镇美景尽收眼底。阁中展示了民间珍藏的近千件古代艺术珍品,有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匾额;有新石器时代至民国初期的古陶瓷、玉器、珠宝、青铜器;有唐宋以来的传世佛教造像;有晚清民国的老照片等。展品品种丰富、精美独特。
五、杨振宁旧居:位于三河镇古南街、毗邻一人巷,建筑始建于明清时期,前后五进,是一座典型的徽派风格宅院。著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客居地。2001年杨振宁先生重返三河,在旧居感慨万分,并欣然题词。
六、万年台:位于二河镇东街,建筑飞檐翅角、雕梁画栋。正台为表演区、两侧廊庑约观戏楼,与主戏台融为一体。台前立有“万”字 号装饰的旗杆,寓意此演出的戏曲艺术能够生不息、万流传。台上最常上演的是三河特色剧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庐剧。
七、古城墙:历史上的三河地处水陆要冲,乃兵家必争之地。1855年太平军祜王蓝成春就地取材,仅用33天修建了一座城墙和九座砖垒。这座城墙是史上用时最短、用料最杂、国内最窄、面积最小、最牢固、城里最富裕(城墙内堆满稻米)的城墙。1858年,太平军将领陈玉成、李秀成在三河凭借城墙及有利地势,大败湘军,史称三河大捷。
八、三河大战风云馆:公元1858年,太平军在三河大败湘军6000余人,史称“三河大捷”。三河大战风云馆为太平军驻军遗址,保存有当年的围墙和水井。展馆占地2200平方米,史料丰富、气势恢宏,完整再现了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
边走边逛着,不知不觉近二个多小时,看了很多美景,没有想到三河古镇景色还上过邮票,那个地方拍了照。三河梳博馆,各式各样梳子让我看得眼花缭乱。最后我们选择在《独一处面馆》尝试吃了米粉。
三河古镇独特的饮食文化集南北之长,不仅有米粉,而且有三河酥鸭、三河小炒等名菜,更有非遗“三河羽毛扇”,中国金牌旅游小吃“三河米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三河米酒”等,都广受大家喜爱。
享有“千年古镇,风云战场、美食天堂”的美誉的三河古镇,个人觉得非常值得一看。

















